作为一名律师,我为什么说未成年犯罪案件是“不能承受之轻”?
都是他的错。
初见
16岁懵懂的少年
面对着铺天盖地的指责,小优面露懊恼,一言不发。
“那就都是我的错吧。”
网瘾少年、不学无术、手脚不干净……这些都是贴在他身上的标签。
但是他的需求,却从来没被正视过。
小优是个倒霉孩子,他变成这样也不是无理由的。
五个月大时,小优被一个重组家庭收养。小学五年级的他意外发现了这个事实,正值青春期的少年没办法接受,也没有找到好的情绪排解方式。于是,他开始频繁进出网吧,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慰藉。
而在21世纪初的中国,互联网刚刚兴起,大部分家长都是谈“网”色变,视之为洪水猛兽、万恶之源。
小优,则恰恰生活在那个认为“网瘾是病”的年代。所以他的养父母一旦发现他上网,轻则呵斥怒骂,重则皮带抽打,未能正确地进行引导。青春期的叛逆,让棍棒教育下的小优选择遁入网络,不久后,他因学习成绩一降再降,辍学了。
家庭、学校乃至社会几乎都向其关闭了大门,无处安放的青春只能选择遁入虚拟世界。在这里,他不再是那个被抱养的孩子,不再是那个动辄被打骂、被指责一无是处的少年,而是能够在战场上拼杀的勇士,在赛道上驰骋的强者,在虚拟世界里徜徉的那个锐气少年。
“你再打游戏,我们就把你送去戒网瘾的机构!”
之后,姐姐们果然也如此做了,但效果可想而知。
从戒网瘾机构出来后他便跟随大姐到深圳生活,也正是在此期间,他踏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。
一次,小优因为特别想玩游戏,但没钱,也不敢跟家人要钱,就趁村里的住户大门敞开时,偷溜进去并拿了一台价值两千多元的家教机,卖给旧物回收站换了35块钱,后于网吧上网时被抓。
当时16岁的少年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,最终被法院以盗窃罪判刑八个月。
小优悔不当初,他承诺,要踏踏实实工作、实现独立。而我也愿意相信,少年彼时的这份懊恼是发自内心深处的。
原本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,但没想到很快就迎来了我们的第二次会面。
又见
18岁一意孤行的少年
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场景。
刑满释放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小优实施了三次盗窃:将他人放在屋外的空调外机,煤炉等拿去卖给流动商贩,比第一次盗窃的物品价值更高。这一次,他又是在网吧被抓的。
彼时,他才17岁。
事隔一年,我跟小优又在看守所见面了。见面时,他恰好过完18岁的生日,迈入了成年人的门槛。
“你怎么想的?”
“凉了凉了。”
“你之前做送快递的工作,一个月也有六千多工资,偷窃三次换来的钱也只有两三千啊。”
“我不喜欢那份工作。”
“那你未来打算怎么办呢?想做什么工作?”
“其实我想自己创业。”
“不考虑游戏相关的工作吗?”他沉默了几秒,眼光有些闪躲......
“还是不要了吧,家人不喜欢。”
“家人不喜欢,你就不考虑了吗?”他再度陷入了沉默,没有回答。
这时我才感受到,18岁的小优对游戏又爱又恨。他认为打游戏毁了自己的学业和前程,也怕打网络游戏这件事情伤害了家人。
小优家人严令禁止他玩电脑,他姐姐说:“我们家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无线网络和电脑。”“我弟弟只要不打游戏,他就是一个特别特别好的小孩。”
可是另一方面,他太想玩游戏了,想要从网络游戏中获得价值感和存在感。
再加上,偷窃也会成瘾,尤其是对于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小优而言,他还没有什么责任感,青春期也没有能得到正确的引导,导致他的叛逆走向了不当行为模式,再次走进了看守所。
这一次,判处了小优九个月的有期徒刑。
再见
未来可期的少年
“英雄联盟打到了钻石,我没有充过钱,靠技术打出来的。”
“穿越火线打到了枪王级别,还打下过前三的段位。”
“QQ飞车有130级,参加过两次SSC职业联赛,拿过第三名。”
“绝地求生,老‘吃鸡’啊,玩十局大概有六七局可以拿到冠军。”
……
在会见过程中,沉闷怯懦的小优只有谈到游戏,才会展现出一股在他身上罕见的自信力量,话语铿锵有力。
时至今日,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的网络游戏蓬勃发展,可曾经那个懵懵懂懂的单纯少年却一去不返。
后来我们去看望了小优,他再次懊悔自己的行为,也跟我们回顾了自己的网络游戏奢华简历,认可了自己和家人真正的期盼。
现在,重新走入社会的小优找到了一份合适稳定的工作,家人对他的爱好也重新拾起了尊重与支持,学会包容并疏导这个显得有些沉默,看似叛逆,实则不安的稚嫩少年。
所以,除了本职工作,小优现在有空的时候,还会兼职做游戏代打的工作,游戏圈子里的人也给了他高度的认可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小优这个有游戏天赋的孩子,未来将会在其擅长的领域熠熠生辉。
办案心得
未成年人犯罪,大部分情况下案情往往看似简单,但背后却牵扯到众多如家庭、教育、社会等因素需要考量。因此,此类案件辩护工作的难点与重点,往往在于如何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,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引导其回归正途。
十余年的办案经历中,不乏许多从初犯到再犯的成年人。
初犯时往往还是未成年,到“三进宫”“九进宫”,终其一生在看守所、监狱和社会上穿梭,碌碌无为而又痛苦不堪。同样,也见过不少未成年人痛改前非,不仅司法帮教一路跟随,家人也十分重视,重新融入社会,选择有意义的工作;这样的曾涉罪少年,虽历经波折,但凭借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,终究是可以做出一番事业的。
幸运的是,小优属于后者。
文中小优为化名,故事根据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杨叶律师亲历案件改编
往期回顾
来源:深圳法宣号
动动你的小手指,给普法君点个“在看”吧
↓↓↓↓↓